UPE 膜(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膜)的力学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,这些因素涵盖材料本身特性、加工过程及外部环境等多个维度。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:
一、材料自身因素
1.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
分子量: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(UHMWPE)的分子量通常在 150 万以上,分子量越高,分子链间缠结程度越高,膜的拉伸强度、耐磨性和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越优异。例如,分子量从 100 万增至 500 万时,膜的拉伸强度可提升 30%~50%。
分子量分布: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能使分子链排列更规整,减少应力集中点,从而提高膜的均匀性和力学性能;反之,分布过宽可能导致局部强度薄弱。
2. 分子链结构与结晶度
分子链取向:UPE 分子链的高度取向(如通过拉伸工艺)可形成沿取向方向的强作用力,显著提升膜的纵向拉伸强度(可提升 2~3 倍),但可能降低横向性能。
结晶度:结晶度提高会增强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,使膜的硬度、刚度提升,但过高的结晶度(如超过 65%)可能导致韧性下降。通常,UPE 膜的结晶度在 50%~60% 时,综合力学性能较优。
3. 添加剂与改性成分
填充剂:添加纳 米粒子(如 SiO₂、TiO₂)或短纤维(如碳纤维)可通过 “增强 效应” 提高膜的强度和刚度,但过量添加(超过 5%)可能因分散不均导致性能下降。
增塑剂:少量增塑剂(如邻苯二甲酸酯)可改 善加工流动性,但会降低膜的拉伸强度和硬度(通常降幅 10%~20%)。
抗 氧剂与稳定剂:防止材料氧化降解,维持长期力学性能稳定性,缺乏时可能导致老化后强度下降 50% 以上。
二、加工工艺因素
1. 成型方法
挤出成型:挤出温度和压力影响分子链的取向和结晶度。例如,低温挤出(180~200℃)可减少分子链热运动,促 进取向,提升强度;而高温(220℃以上)可能导致结晶度降低,韧性变差。
吹塑成型:吹胀比和牵引比决定膜的横向和纵向取向程度。吹胀比越大,横向强度越高,但过度吹胀可能导致膜厚度不均,力学性能波动。
流延成型:冷 却速率影响结晶形态。快速冷 却(如水冷)形成细小晶粒,提升韧性;缓慢冷 却(空气冷 却)产生大晶粒,提高刚度但降低抗冲击性。
2. 拉伸工艺
拉伸温度:在 UPE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(约 - 140℃)至熔点(130~140℃)之间进行拉伸,温度过低易导致膜开裂,过高则取向效果减弱。 佳拉伸温度通常在 90~110℃,可使强度提升 40%~60%。
拉伸倍数:拉伸倍数(如 2~5 倍)越大,分子链取向程度越高,沿拉伸方向的强度显著增加,但超过临界值(如 5 倍)可能因分子链断裂导致性能下降。
3. 后处理工艺
退火处理:在低于熔点的温度(如 120℃)下退火,可消 除膜内应力,改 善结晶结构,使拉伸强度提高 10%~15%,同时降低断裂伸长率。
热处理:高温处理(接近熔点)可促 进晶粒生长,提高结晶度,但过度热处理会导致分子链降解,力学性能劣化。
三、环境与使用条件
1. 温度
低温环境:UPE 膜在 - 200℃仍能保持良好的韧性,低温下(如 - 40℃)拉伸强度可提升 10%~20%,但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脆性增加。
高温环境:超过 60℃时,UPE 膜的力学性能开始下降,80℃以上拉伸强度可能降低 30%~40%,100℃以上易发生塑性变形。
2. 湿度与介质接触
湿度:UPE 膜本身疏水性强,湿度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(通常变化幅度 < 5%),但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因微量溶胀导致尺寸稳定性下降。
化学介质:接触强氧化剂(如浓 硝酸)或有 机溶剂(如四氢呋喃)可能导致分子链降解,使强度大幅降低(可达 50% 以上)。
3. 载荷与疲劳
静态载荷:长期持续载荷下,UPE 膜会发生蠕变,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,蠕变变形量可随时间增加 20%~30%,导致强度衰减。
动态载荷:反复拉伸或冲击会加速分子链断裂,降低疲劳寿命。例如,高频冲击下,膜的断裂次数可能从 10^5 次降至 10^4 次以下。
四、其他因素
1. 膜厚度
厚度较薄(如 <50μm)的 UPE 膜,因表面缺 陷和内部应力集中,力学性能(尤其是抗撕裂强度)可能比厚膜(>100μm)低 15%~25%。
2. 表面处理
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可改 善膜的表面极性,但可能引入微裂纹,使表面强度降低 5%~10%,需控制处理强度。